新闻动态

喜报!金沙总站官网3篇博士学位论文获评6165cc金沙总站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部门:6165cc金沙总站办公网      日期:2025-02-25 15:53:57      访问次数:26


近日,学校发布2024年6165cc金沙总站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金沙总站官网3篇博士学位论文获评2024年6165cc金沙总站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论文分别是:教育史专业博士毕业生韦骅峰的博士学位论文《清代广西乡试研究》,指导教师为刘海峰教授;教育史专业博士毕业生裴子卫的的博士学位论文《晚期桐城派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指导教师为田正平教授;体育学专业博士毕业生杨毅的博士学位论文《视觉-前庭觉感觉传入一致性影响老年人站姿稳定性的脑肌耦合控制机制》,指导教师为王健教授。


《清代广西乡试研究》

论文简介

科举制度是连接朝廷与士人、庙堂与学校、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纽带,而乡试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本研究基于清代广西乡试录、题名录、同年齿录等大量原始文献,通过科举制度史、思想史和活动史等考察视角,运用文献、计量、案例、比较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清代广西乡试的制度设计、考试内容、所选拔的举人地理分布和群体特征,以及与地方社会的关系进行探究。本研究意图在完善对直省乡试共性描述的同时,拓展直省乡试的研究边界,探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选拔的特殊性;还原清代广西乡试和地方社会风貌,加深对边疆少数民族地方治理政策认识;并为当下处理学校教育和考试制度关系,区域教育均衡和文化资本代际流动等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优博论文作者说

大鱼前导,小鱼从游

清华大学著名校长梅贻琦曾对师生关系有如下比喻:“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对研究生而言,导师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刘海峰教授。刘老师不但对这篇论文的选题框架、史料收集和行文论述指导颇多,作为我科研道路的领路人,刘老师的学识涵养、治学态度、为人处事无不对我起到示范作用。8年时间耳濡目染,我虽达不到“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的境界,但确实一生受用。同时也感谢6165cc金沙总站和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诸多师长一直以来的教导和支持,篇幅有限难以具名,一并表示感谢。

早做规划,日积硅步

不同于小论文的有感而发、兵贵神速,学位论文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提早打算、早做准备。从20221月开题到202312月完成初稿,这篇近50万字的博士论文历时近2年,但准备工作最早可追溯至硕士期间。当时恩师刘海峰教授就曾提议结合自身研究背景条件,以“清代广西乡试”为题撰写硕士论文。但我在综合考虑后认为这一选题内容丰富,兼具边疆少数民族人才选拔的特殊性,现阶段难以驾驭。因而决定将该选题留到博士阶段,转而以“清代临桂陈氏科举家族研究”为题开展研究,算是巩固基础和积累素材。此后,为实现博士阶段的“既定目标”,我进行了多项准备工作。例如以此为题撰写博士期间的研究计划,确立初步构想;托台湾的师兄蔡正道博士代为复印清代广西乡试录,开始史料积累;征得导师同意后以此为题撰写中期考核报告,完善论文结构等。因而从最初酝酿,经过前期准备、论文撰写到最终完成,前后历时5年有余。现在回想起整个过程,早做规划确实受益良多。在确定框架开始正式写作后,最常见的是因任务量巨大而心生倦怠,最困难的是日复一日地坚持写作。对此,我将任务逐个分解,制定每日完成1000字工作量的“小目标”,保证每天有相应时间投入论文写作,终于按时完成这篇于己而言算是“巨著”的论文。

学无止尽,金无足赤

学位论文是读博期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但纵观整个学术生涯,这也不过是学术长河之中的一朵浪花。因而需要平衡整体论文质量和完成时间的关系,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学术研究应有止于至善的态度,但在确保论文整体质量优良的情况下,不必追求处处尽善尽美。遇到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难关时,可以暂时放下,优先保证论文完成进度,待到之后再一并修订。相信随着认识不断深入,许多之前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扰届时会迎刃而解。

优博论文导师说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教育、文化和社会制度,乡试是其中与各省直接相关的地方考试。韦骅峰博士的博士学位论文立足清代广西乡试的原始文献,聚焦广西乡试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情况,紧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选拔的特殊性,形成若干具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研究结论,对当下处理学校教育和考试制度关系,区域教育均衡和文化资本代际流动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这篇论文在科举制废止120周年之际获奖,可喜可贺。作为导师,在过去8年时间中我见证了韦骅峰博士的成长与进步,希望他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一切顺利,持之以恒,勇攀高峰!


《晚期桐城派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

论文简介

在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传统学派的晚期桐城派有着不俗的表现,以吴汝纶、贺涛、姚永概等为代表的众多晚期桐城派学人继承了重视教育的学派传统,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和不断汲取的新知投入到近代教育改革之中,留下了一条从站在时代前列、呼唤变革,到渐趋保守,直至被视为时代落伍者的清晰轨迹。本文以晚期桐城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为中心,考察了他们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对传统教育改革和新式教育建设的参与情形,分析了他们如何在接引新学、振兴教育以挽救民族危亡的同时,慎重选择、取舍传统文化资源以保存中国文化命脉,以及如何在近代新式教育体系中寻找传统词章存续的空间以维系桐城派根基的问题,并对该学派在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的特点、贡献和影响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晚期桐城派在近代教育领域跌宕起伏的命运,更好地呈现了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多重面相。

优博论文作者说

回顾博士阶段的学习和论文写作过程,那是一段既丰富多彩,又交织着欢笑与泪水,且充满无尽魅力的旅程。虽然期间不乏困难与挑战,有过焦虑与失意,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学会了坚韧与成长,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份感恩与欣喜,构筑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

坚定信念,坚持不懈。我想这是我完成博士论文最重要的支撑。选择学术之路,意味着选择了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深奥的课题,需要倾注全部心力去钻研;繁重的史料、复杂的线索,需要耐心的挖掘整理;每一次思路的卡顿,每一个不眠之夜,都是对意志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要坚定地相信自己,可以克服所有困难,不要轻言放弃。可以告诉自己,每一步探索,即便再微小,都是对自我的一次突破。

打开视野,虚心静虑。身处学风优良、严谨踏实的浙大教育史学科,我有幸遇到了厚德博学、洞识精微的导师对我循循善诱,教我以严谨、踏实的态度对待科研与学业,在纷繁复杂的学术领域中寻找自己的研究方向。还有一群知识广博,眼光独到的专业老师,他们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内有着深厚的造诣,更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鼓励我们勇于探索未知。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学会了如何批判性地思考,如何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汲取养分,为自己的学术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紧跟学术前沿,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反思与总结,也是不断提升自身科研素养,完善个人研究的重要途径。这些不仅让我收获了学术上的成长,更让我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享受过程,保持乐观。博士阶段的学习和论文写作过程是具有挑战与困难的,但读书与科研同样充满了魅力与乐趣,需要用心品味。每当解决一个难题,或是取得一点进展,我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与满足。同时,我也学会了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寻找“小确幸”,用它们来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前进的动力和勇气。无论是去感受校园的四时风物,还是与三两好友分享彼此的快乐与烦恼,这些简单而美好的瞬间,都成为了我坚持下去的力量源泉。

总之,博士阶段的学习和论文写作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旅程,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更让我在学术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与自信。我相信,这段旅程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不断追求卓越。

优博论文导师说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拉开序幕的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艰难曲折而赓续不绝,是多种因素合力推动的结果:西方教育文化的示范与刺激、志士先贤的创榛辟莽、历届政府的政策导向、传统教育的自我调适,等等。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前三种因素的研究关注较多,相对而言,对传统教育因应时代变革而进行的自我调适关注甚少。论文选择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的(晚期)桐城派与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直面传统教育的自我调适这一重大主题。跨学科的研究视角、长时段的动态考察,人物、事件、思想的综合分析,对拓展学科研究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颇具新意的结论。


《视觉-前庭觉感觉传入一致性影响老年人站姿稳定性的脑肌耦合控制机制》

论文简介

跌倒是造成老年人日常伤害事故的常见原因。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多元,且机制复杂。论文采用旋转移动屋的实验范式,提出并验证了视觉-前庭觉传入冲突弱化老年人站姿稳定性的脑肌耦合控制机制。首先,本论文利用线性和非线性足底压力中心分析技术,发现老年人站姿稳定性明显不及青年人,且更易受反向冲突影响;其次,老年人站姿稳定性易受视觉-前庭觉传入反向冲突影响,可能与站姿稳定肌至感觉运动皮层上行通道的神经信息流较弱和颞上皮层等脑区网络连接强度较小有关;最后,本论文发现老年人姿势感知更倾向于依赖视觉传入神经信息,站姿稳定性控制更倾向于强化脑→肌下行通路神经信息流并通过增强踝关节维稳肌群共激活机制维系站姿稳定。

优博论文作者说

一转眼,离开求是园已几近半年,我也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回首在校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光,感触颇深、历历在目。很荣幸能够获得优秀博士论文的宝贵荣誉,这既是对我博士生阶段研究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未来科研工作的鞭策与鼓励。借此机会总结自己博士期间的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常备问题意识、贯穿始终

博士期间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问题意识,并学会提出科学问题。问题意识是指学位论文写作要有问题,且必须是一个有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的问题。研究该问题时,除了综合考虑自身能力、知识结构和导师的研究资源能够研究之外,还要求我们有问题分解意识,也就是把自己要研究的大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形成博士论文的各章节。

站姿稳定性控制障碍会影响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尤其会增加老年人的跌倒风险。我的博士论文研究老年人与青年人在视觉-前庭觉传入同向一致和反向冲突条件下的站姿稳定性控制机制,对于发展和完善站姿稳定性控制神经科学理论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能够为研究、设计和优化传统的站姿稳定性训练方案以及构建新的跌倒预防训练方案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二)勇于直面困难、奋力解决

从论文选题、实验设计、被试招募、数据采集与处理直到最后的论文写作,或多或少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例如我在被试招募过程中遇到老年人不理解、配合度低等问题。一开始跑社区和老年人活动场所等地方,但进展十分缓慢且费时费力。经过与有经验的同学讨论与介绍,后来与钱江晚报的记者取得联系。自招募消息刊登后,很快就完成了被试招募,而且在后续的实验数据采集过程中配合度十分高。在面对困难毫无头绪时,一定要多与身边同学老师探讨,奋力解决问题。

(三)积极与导师互动、争取支持

与导师积极主动的交流与互动,是博士阶段科研学习和完成毕业论文重要方面。时常听到身边的同学因进展缓慢,不想也不敢与导师联系,甚至为获得片刻的“自由”而感到小确幸。殊不知,这实则丧失了解决眼前困难、修正方向的良好机会。这在我论文的初稿撰写到终稿修订过程中,十分明显。每每与导师讨论后,便觉思路更加清晰。再次感谢导师王健教授不遗余力的悉心指导。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谨以这句诗为学弟学妹们加油,坚信未来一定会学有所成。

优博论文导师说

杨毅博士的毕业论文围绕老年人群姿势控制增龄性退化的神经生理机制问题,提出了“多感觉冲突大脑功能神经网络重塑”的神经控制机制假说,同时尝试利用VR视觉呈现和旋转平台前庭觉物理刺激融合技术,绘制视觉-前庭觉感觉冲突的EEG脑功能网络连接图谱和研究脑-肌耦合控制模式,验证其提出的科学假设模型。杨毅博士毕业论文的部分研究成果先后在《Neuroscience Bulletin》、《生理学报》和《体育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受到学术界关注。回顾杨毅博士的毕业论文研究,“聚焦领域重大科学问题,以先进技术创新为抓手,是实现高质量博士论文研究的核心要素”。


内容来源丨6165cc金沙总站

2025225


  • 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6165cc金沙总站紫金港校区文科组团6165cc金沙总站大楼
  • Tel  : +86 571 88273934
  • Fax : +86 571 88273187
  • Copyright © 2018 6165cc金沙总站(中国)有限公司-搜狗百科 版权所有 管理登录
    您是第1000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