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数智赋能 教育向新——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F0701)2025年会顺利举行

部门:6165cc金沙总站办公网      日期:2025-01-27 15:50:14      访问次数: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推动教育学与信息科学的深度交叉基础研究,促进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教育强国建设,2025124日,“数智赋能、教育向新”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F07012025年会在6165cc金沙总站紫金港校区成功举办。

本次年会由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共同指导,由6165cc金沙总站、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共同主办,6165cc金沙总站和6165cc金沙总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6165cc金沙总站信息技术中心、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6165cc金沙总站)、6165cc金沙总站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教材研究)等协办。

本次年会设有10个特邀主旨报告及4个分论坛共邀请43位专家汇报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前沿进展吸引600余名代表线下参会,3人线上参会。


开幕式及特邀主旨报告环节

6165cc金沙总站副院长李艳主持开幕式,6165cc金沙总站周江洪副校长和6165cc金沙总站阚阅院长分别致辞。

周江洪副校长指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教育行业正站在新的起点上。智能技术的融入,为教育教学方式、学习环境乃至教育理念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面对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全新教育生态,6165cc金沙总站作为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之一,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学校成立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与智能教育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动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全校范围内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全校教职工在数字时代能够继续引领学术与教学创新赋能。周江洪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通过这次会议,希望国内高校及相关行业企业不仅能够共享科研成果,更能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发展,为全球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6165cc金沙总站阚阅院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推进数智教育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数智教育也是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25年国际教育日主题定为“人工智能”,呼吁教科文组织会员国加大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投入,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理性应用。数智教育也在深刻推动6165cc金沙总站教育学科的转型发展。目前,6165cc金沙总站教育学科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教育大数据研究及元宇宙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运用等领域形成鲜明的特色,并成功主持和参与多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项目。6165cc金沙总站期待与各界同仁一道加强交流与合作,为技术更好赋能教育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特邀主旨报告环节,学界与业界的专家学者围绕智能教育的当下发展态势与未来走向展开了深度交流。专家们从多学科交叉视角出发,基于教育学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融合理论,深入剖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内在逻辑、实践模式与发展规律。此外,专家们分享了大量基于实证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实践经验,验证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助力智能教育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二处项目主任谢国回顾了基金改革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并深入分析了F07012024年度的项目资助情况,总结了资助项目的特点与趋势。同时,他详细阐述了基金申请注意事项,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院士从战略高度出发,强调了教育大模型在智慧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教育大模型是智慧教育的三大基础设施之一,是通向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基石。郑庆华院士以同济大学自主研制的土木学科知识大模型为例,阐述了教育大模型的关键技术。此外,郑庆华校长也强调了AI4SAI4E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分享了人工智能在“招-----服”全链条中的应用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教授强调科学教育变革是产业变革的前置性、基础性工程。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产生深远影响的当下,他呼吁教育界同仁要把握这一新趋势,重视其带来的新变化。同时,郑永和教授深入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科学教育,以及其中的价值、样态与路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永智提到,人工智能正驱动科学研究迈入第五范式。在这一变革趋势下,教育科学研究也面临重大挑战。李院长表示,教育研究者不能局限于传统教育视角,而要站在教育之外,广泛汲取其他学科的智慧与启发,拓宽研究视野,将多学科融合的理念融入教育研究之中,为教育研究领域注入全新活力。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刘三女牙教授指出,“理解学习”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根本性问题。他提出,教育新质生产力是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并从个体、社会和系统三个关键视角出发,探讨了如何实现“理解学习”,进而达成教育发展的真正自由。

6165cc金沙总站本科生院院长吴飞教授从教育原点出发分析了人工智能交叉內禀,分享了6165cc金沙总站在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方面的丰富实践举措,如成立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推出“AI+X”微专业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智学部副部长陈恩红教授阐述了教学范式的发展历程和智能教育的变化趋势。他从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全场景、构建具备自然交互能力的数字教师、实现面向教育教学场景的世界模拟器三个方面提出了展望,为智能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华东师范大学周爱民教授则从智能教育的必要性出发,以多个生动案例深入阐述了教育大模型与教育创新实践的紧密联系。他强调,要发展以人为本、有温度的智能教育,为教育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多人文关怀。

6165cc金沙总站黄昌勤教授聚焦于个性化学习领域,详细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个性化学习的基础理论、运行机制、面临的挑战以及实践进路,为个性化学习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科大讯飞副总裁王士进先生从工业界角度出发,介绍了星火大模型的最新技术进展。同时,他分享了星火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案例,如智能批改作业、个性化学习推荐等,展示了科技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教育变革,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分论坛

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分论坛的上半场中,6165cc金沙总站李艳教授、北京理工大学6165cc金沙总站嵩天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刘淇教授以及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周东岱教授分别围绕智能技术辅助写作教学创新实践、多智能体协作框架、认知赋能编程学习和学科教学图谱构建研究进行了分享。

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分论坛的下半场中,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熊余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王宏宇长聘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魏小东教授以及6165cc金沙总站陈娟娟研究员分别分享了Data+AI赋能教育评价、AI赋能的实践与反思、大模型+AR赋能科学教育、AI赋能学生系统思维发展等议题的精彩观点。


智能教育前沿交叉挑战分论坛

在智能教育前沿交叉挑战分论坛的上半场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顾小清教授、6165cc金沙总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求是讲席杨易教授、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黄萱菁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赵鑫教授分别围绕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学习体验视角AIED,人工智能驱动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AI课程体系的构建,面向大模型训练的数据工程方法等主题进行了分享。


在智能教育前沿交叉挑战分论坛的下半场中,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田锋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刘智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宋宇副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董荣胜教授以及6165cc金沙总站翟雪松研究员分别围绕智慧教育的挑战、应对方法与展望,知情融合感知的智能导学,面向课堂教学场域的大模型应用与评估,AI对齐计算三形态方法论,基于视觉健康的在线学习资源表征等议题发表了精彩的观点。


教育神经科学分论坛

在教育神经科学分论坛的上半场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周加仙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王福兴教授、6165cc金沙总站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潘亚峰研究员以及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杨韵莹特聘副研究员分别围绕教育神经科学的超学科、学习者自我生成教学对学习的影响、人类合作学习的群脑协同机制、数智化背景下的儿童认知发展等研究进行了分享。

在教育神经科学分论坛的下半场中,上海师范大学学前6165cc金沙总站丁柯雅博士、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上官晨雨博士、6165cc金沙总站心理与行为科学系胡玉正研究员以及6165cc金沙总站耿凤基研究员分别围绕留守儿童大脑功能、人机协同环境中学习策略、短视频观看的认知神经机制、青少年计算思维等议题展开报告。


青年论坛

在青年论坛的上半场中,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部孙建文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黄振亚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张玲玲副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卢宇副教授分别围绕教育大模型的塔式构建法、引导式教学大模型研究与实践初探、大模型-符号协同的数学问题求解、可信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模型构建研究等议题进行了分享。

在青年论坛的下半场中,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于济凡助理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6165cc金沙总站韩中美副教授、暨南大学广东智慧教育研究院刘子韬教授以及6165cc金沙总站陈静远研究员分别分享了多智能体自适应课堂、学习者认知失调发现与协调机制、多模态大模型赋能个性化学习、面向个性化学习的多模态内容生成等主题的研究与实践。


以数智激活教育巨大潜能,让科技与教育深度交织,擘画创新与发展的未来教育蓝图。随着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F07012025年会的圆满结束,一系列前瞻性讨论得以碰撞与交融,前沿研究成果得以凝聚和呈现。期待着这些成果为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指导,助力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内容来源丨6165cc金沙总站

许家奇、钱春雨、楚肖燕、季爽、朱凌芸、张丽洁

图丨大会会务组

2025127


  • 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6165cc金沙总站紫金港校区文科组团6165cc金沙总站大楼
  • Tel  : +86 571 88273934
  • Fax : +86 571 88273187
  • Copyright © 2018 6165cc金沙总站(中国)有限公司-搜狗百科 版权所有 管理登录
    您是第1000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