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6165cc金沙总站办公网 日期:2024-12-15 11:09:59 访问次数:10次
12月11日,应6165cc金沙总站教育学系邀请,6165cc金沙总站哲学系教授、6165cc金沙总站实用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杜威研究中心主任陈亚军教授做了题为《杜威哲学与教育学的关联》的学术讲座。教育学系赵康、蒋佳老师,6165cc金沙总站部分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外院系部分教师和学生近7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此次活动是浙大6165cc金沙总站教育学系、教育学基层教学组织系列活动之一。
讲座伊始,陈教授谈到,杜威认为教育专业人员如果不关联实际情况而机械运用某种教育理论及其哲学原则,只会让自己陷入迷茫。因此,他们需要在时代变化和具体环境中理解和选择教育理论及其哲学原理。杜威认为“哲学是教育的一般理论”,而“教育”是“使哲学上的特性变得具体,并使这些特性得到检验”的“实验室”。杜威所做的是改造旧哲学体系,这意味着旧有的教育理论要相应改革。故杜威的“教育即成长”和“从做中学” 的学说,是其实践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在教育领域的必然主张。
讲座第一部分,陈教授回溯了“旧哲学传统及其对教育的影响”。西方旧的传统哲学认为人是世界的旁观者,力图追问其背后的实在(本质)。这种追问是关于世界的纯粹思考,与实践和实用无关。在古希腊人那里基于“思”的理论哲学是哲学的典范。这种旧传统导致知识成了教育目标,理性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通道,教育成了一种单向、被动接受的事情。
第二部分,陈教授阐释了杜威对旧哲学的改造及对教育理论的影响。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杜威指出人首先是在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之中生存的,对象与人的行为习惯是合二为一的。其次,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杜威指出人还受共同历史文化影响,因为语言符号出现,人超越了动物,有了共同历史。在不同的精神文化传统(认知、审美、道德等意义系统)影响下,每个人有了不同的“心灵”,并带着各自拥有的“心灵”装备,与世界互动,进而敞开了不同的世界。因此“教育即成长”一是说生命就是发展,且持续发展、成长就是生活,而教育是为成长提供条件的活动,故帮助受教育者持续成长就是教育自身的目的,在其自身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教育者依照儿童内在兴趣和动力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成长;二是说教育是人从自然属性不断走向社会文化属性的过程,人由此获得与环境打交道的精神平台。教育与生活同步,与年龄无关,学习是人的生命的基本特征。陈教授认为当代教育最大的问题往往是以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生命为中心。
第三部分,陈教授指出杜威针对西方传统二元论哲学思维,建立了“知行合一”的实践哲学。早期的人们寻求确定性以克服不安全感:一种是宗教路线(对神灵的崇拜),另一种是实践路线(对周边环境的改造)。后来哲学继承了宗教路线,通过精神-理智的路线寻求确定性。进入阶级社会,前一条路径被上层阶级垄断,后一条路径由劳作者承担,导致知与行彻底分离。杜威则认为知识是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形成,为行动提供指南。这是他的“做中学”的哲学基础,而“游戏”和“工作”是其对应的教学法。陈教授结合现代脑科学的新发现,指出 “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已经从一个抽象的哲学结论发展为心理学的具体实证结果。
陈教授的讲座为我们呈现了杜威教育学的哲学根源,让我们从根基和整体上理解了杜威的教育学。在讲座之后,与会师生与陈教授做了热烈的交流互动,提出了激发深思的问题,比如,杜威哲学可能会如何回应柏拉图的关于永恒性的问题?杜威哲学对于学科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合是否可以提供某些思路?杜威的心灵概念是历史文化性的还是生物性的?杜威哲学与存在主义教育的关系如何,等等。陈教授都一一做了认真而耐心的清晰解答。这次活动令在场的师生收获丰富,受益匪浅,并期待与陈教授有更多的交流。
内容来源丨6165cc金沙总站
文丨赵康
图丨汪君晗
2024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