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直击现场!20246165cc金沙总站高等教育论坛隆重举行!

部门:6165cc金沙总站办公网      日期:2024-11-04 19:55:54      访问次数:49


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24112-3日,20246165cc金沙总站高等教育论坛在6165cc金沙总站紫金港校区隆重举行。

来自全球24位学术大咖、知名学者与全国高校的200余名师生相聚启真湖畔围绕“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全球视野与中国道路”主题,在对话交流中探讨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使命;在互学互鉴中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创新。


开幕式

6165cc金沙总站副校长黄先海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姜恩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6165cc金沙总站发展委员会副主席周谷平主持。


主题报告

开幕式后举行论坛主题报告,阚阅教授、张应强教授、顾建民教授、孙元涛教授先后主持论坛主题报告。


刘海峰

6165cc金沙总站文科资深教授

刘海峰教授作题为“高等教育在中国教育中重要性的变迁”的报告。报告探讨了中国高等教育在古代、近代与现代的重要性演变。他以史料为证,指出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层次高、影响大,更具显示度;二是高等教育与社会、政治等关系更密切;三是高等教育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直接。


Anthony R. Welch

Professor, Sydney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Work, University of Sydney, Australia

Anthony R.Welch教授作题为China’s Scientific Rise: Implications for European and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的报告。他介绍了中国在经济、科学、文化方面的崛起,指出当今中国已是世界上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一方面,中国对科学研发的巨大投入使其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吸引力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中国也通过孔子学院等,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在此背景下,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日益紧密,澳大利亚与中国也逐渐建立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眭依凡

6165cc金沙总站求是特聘教授

眭依凡教授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紧迫性及高等教育治理改革”的报告。他认为,高等教育在世界各国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高等教育强弱决定着国家未来。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有利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面向未来,作为政府宏观治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应在制度供给与资源供给上发力,作为大学微观层面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应致力于完善办学治校治理体系结构。


Jo-Anne Dillabough

Professor,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

Jo-Anne Dillabough教授作题为Nurturing Critical Literacies in Higher Education for Transformative Futures”的报告。报告主要围绕“重构高等教育中的风险和公共利益”的主题展开。她指出,来自外部环境的经济压力正在改变全球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对高等教育支持公共利益承诺、应对全球跨国复杂性、多样性,以及消解社会冲突等提出了新要求。为应对未来的挑战,她认为我们应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变革知识生产方式,缩小大学与公众想象的差距。


Juliet T. Sfhea

Professor, UNESCO Chair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School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K

Juliet T. Sfhea教授作题为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Partnerships for Tackling Global Emergencies”的报告。她首先对中国在强化能力培养和促进伙伴关系建立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并强调在当前形势下,寻求具有包容性、公平性和变革能力的伙伴关系至关重要。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创新的摇篮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扮演着科学研究、政策制定与资源汇集的重要角色。


徐小洲

6165cc金沙总站求是特聘教授

徐小洲教授作题为“以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推动高教强国建设”的报告。他阐述了教育国际化在构建教育强国中的核心作用。虽然中国在教育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就,但在高层次人才和创新能力方面与全球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他指出,中国应致力于建立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教育格局,以推动现代化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全球挑战,推动中国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探索创新思路并开辟新路径,对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至关重要。


Creso Sá

Professor, Vice-Dean,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OISE), University of Toronto

Creso Sá教授作题为Scientific Nationalism, Scientific Globalism & Power”的报告。他剖析了高等教育中的权力问题,特别关注了科学民族主义与科学全球主义之间的差异及其对高等教育权力类型的影响。他阐释了制度逻辑或文化体系如何塑造个体、组织、团体和社会部门对世界的理解及其活动方式,并强调了认知和社会过程在行为塑造中的关键作用。在科学全球主义的逻辑中,科学研究被视为全球性的努力,超越了政治、种族和文化边界,其规范由全球科学共同体所塑造。


Futao Huang

Professor, Vice Director at Research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Hiroshima University, Japan

黄福涛教授作题为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 Transformative Global Landscape: Building Capacity for a Knowledge-Based Society”的报告。他指出,在地缘政治变动、技术革新和人口结构转型等新挑战面前,大学不仅要灵活适应这些变化,更要引领变革,走在时代的前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范畴不应局限于学生的流动,而应更广泛地建立伙伴关系、促进交流和开展联合研究,以扩大对全球社会的影响力。他进一步强调,国际化在推动学术研究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中国的战略重点,也是全球合作推动知识发展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


Niyaz Gabdrakhmanov

Professor, Head of Laboratory for University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Education, HSE University, Russia

Niyaz Gabdrakhmanov教授作题为The Contrib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Russia: National Priorities and Opportunities”的报告。他从高校结构、学生发展、招生质量、研究领域、教育流动、教育经费、发展成效等方面系统介绍了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最新发展,全面展现了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对区域发展的贡献。


卢晓中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

卢晓中教授作题为“突破边界:学科交叉融合何以可能”的报告。他指出,学科交叉融合是面向科技创新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发展开辟新领域和新赛道的重要选择。目前,学科因“领地”意识、“链式”构成和“应用”需求,面临着学科交叉融合的困境。对此,高校应重构基层学科组织,构建链式协同机制,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完善和提高科技创新机制及其成果转化效能,进一步落实高校学科发展自主权,以数智技术赋能学科交叉融合,多措并举突破学科交叉融合困局。


Tongshan Chang

Director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and Academic Plann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C)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USA

常桐善教授作题为“美国教育强国建设的路径与经验”的报告。他指出,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经历了五个重要阶段,有系列可供借鉴的建设经验:一是依法办教育,美国将教育强国建设置于国家战略的显著位置,以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基本保障;二是经费来源多元,以雄厚的经费支持为美国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三是遵循教育及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四是构建明确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管理;五是建立常态化评价体系,形成科学循证的教育决策体系。

胡建华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胡建华教授作题为“高水平科技发展中的高等教育”的报告。他指出,在近几十年来,尽管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仍存有差距,尤其表现在科学的重大发现、提出具有独创性的重大科学理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等方面。基于此,他提倡通过持续不断地改善科研制度、革新科研组织、加强科研保障、良善科研文化,提升高校教师的研究能力,从而使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在国家科学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Adam R. Nelson

Professor, Senior Associate Dean, School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USA

Adam R. Nelson教授作题为Creating a Higher Education Power: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的报告。他从历史和哲学的视角出发,围绕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主题展开。他指出,美国在19世纪末开始追求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德国高等教育的式微即是美国高等教育崛起的契机。他依据史料详细回顾了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并细致分析了德国大学的优势与不足。他在阐述美国学术自由观念的基础上,强调学术自由之于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并批判性地指出学术自由在美国面临的历史与现实挑战。


阎光才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阎光才教授作题为“精英(拔尖创新人才)是如何练成的——由本科生课表而得到的启示”的报告。报告以本科生课程表为微观切口,通过详细比较中外知名大学的本科生课表,揭示课程表背后所蕴含的本科生课程负担、压力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基于课程门数与课程质量及深度的非正比关系,他以域外比较的方式讨论了大学本科课程学分、数量等计划的科学化区间。他着重阐释了以个体课程表为微观研究视角所具有的宏观研究意义,并建议调整本科生的课程安排,重视学生的学习自由,以个性化与差异性的方式优化培养理念与方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成效。


Anasse Bouhlal

Programme Specialist, UNESCO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Gulf States and Yemen

Anasse Bouhlal教授作题为Higher Education in the Arab World”的报告。报告主要围绕阿拉伯地区的高等教育展开。他首先阐释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阿拉伯地区高等教育的界定,进而追溯了阿拉伯地区高等教育的演化历史与现状。在介绍世界范围内影响高等教育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他一方面分析了阿拉伯地区高等教育面临的质量、研究经费与人才挑战,另一方面列举了包括沙特阿拉伯在内的部分阿拉伯国家的高等教育成就。他抢夺应该加强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世界高等教育所面对的挑战。


陈廷柱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陈廷柱教授作题为“高校代表作评价之于教育强国建设论略”的报告。他认为代表作对于教师、学院、高校乃至国家具有重要价值,提倡以高校代表作评价为契机助推教育强国建设、教育评价改革与高校改革发展协同并进。他也指出高校代表作评价可能面临着评价标准、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困境,因此建议从独行模式、串行模式与并行模式的具体行动方式上思考如何实施高校代表作评价以聚力教育强国建设。


Henan Cheng

Professor, Executive Director, Center on Chinese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USA

程贺南教授作题为“关于如何培养21世纪全方位的人才:以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为例”的报告。程教授分享了美国大学关于通识教育发展的探索历程和基本经验。她强调哥伦比亚大学6165cc金沙总站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国社会变革、教育变革的前沿,与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建设息息相关。她指出哥大百年间的核心课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随着历史事件的发生而调整优化勃发出新的生命力。她强调在21世纪面对社会动荡时核心课程的建设将为世界的和平起到重要的作用。她最后呼吁全球大学共同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美好。


李立国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

李立国教授作题为“高等教育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机制与路径”的报告。他指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是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认识。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和优化组合的市场主导和在政府管理下进行规划、资源配置和发展政策的政府主导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两种主要机制。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最佳结合点、重要连接点和集中交汇点,通过推进分类机制改革、学科设置机制改革、培养机制改革、科研与人才机制改革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供给和科研支撑,是高等教育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主要抓手。


王洪才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王洪才教授作题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理性选择”的报告。他指出,创新创业人才不是“圈养”出来的,仅靠学校培养是无法实现的。实践环境和生活的需求是产生问题意识的沃土,现在的校园距离实践环境过远,不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在解答问题中成就自我,因此创新人才应该善于捕捉社会重大需求。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企业的合作,放弃传统的课堂,把项目式教学作为主要的课程。他强调,创新创业人才是综合了创业型和创新型人才的优秀特质,是实现两者平衡的人才。


Vinayagum Chinapah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tockholm University, Sweden

Vinayagum Chinapah教授作题为Inclusive Capa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Higher Education - Building Higher Education Power in a New Era”的报告。他强调了愿景和规划的重要性,并指出中国具备这样的愿景,这有助于推动教育和社会的未来发展。他还提到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认为没有健康的国际合作,任何国家或大学都无法单独生存。他提倡合作而非竞争,并强调了和平、创新研究以及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他尤其强调高等教育的三个使命,并阐明合作、透明度和责任感的重要性。


Jun Li

ProfessorFaculty of Education Western University, Canada

李军教授作题为“再谈中式大学3.0CU3):基于历史、文化和现实视角的审思”的报告,并提出了“中式大学3.0”的概念。他从历史文化和现实的多维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大学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并提出了中国大学的几个特点,包括院校自主、思想自由、知行合一和求同存异。他强调了中国大学对全球高等教育的贡献,包括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和提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理念的贡献。李军教授深入浅出地回顾了中国大学发展历程,并对未来中国大学在全球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展望。


Cher Ping Lim

Professor, Co-Director of the Global Institute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hina

Cher Ping Lim教授作题为Rethinking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GenAI Age”的报告。他指出,高等教育机构的关键职能正在变得更加务实,其公平性、质量性和效率性特质日渐显著。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推进数字化背景下制度与技术深度融合变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他提出,以课程变革为核心,建立专业发展、学习支持、基础设施与资源、政策与制度、合作、评估研究协同互动的数字技术驱动和支持学生学习的GenAI学习框架,推进学生、教师、机构领导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与技术和系统的动态共同适应与进化,是GenAI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


赵婷婷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赵婷婷教授作题为“高等教育强国发展水平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她指出,构建整体性与实践性的高等教育强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具象化“高等教育强国”这一复杂概念,有助于具体化“高等教育强国”的政策目标。赵婷婷教授呈现了全球42个主要国家高等教育强国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表现,对比了美、英、法、德、中等代表性国家的具体特征并探析成因,指出未来高等教育应进一步加强发展的均衡性、加大投入、优化结构,真正发挥高等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龙头作用。


Isak Frumin

Professor, Head at Observatory of 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s, Constructor University Bremen, Germany

Isak Frumi教授作题为Between Fear and Hope: University Policies and Research Trends on Generative AI in Higher Education”的报告。他指出,在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高等教育如何应对新兴人工智能技术是一个重要议题。他认为,教职员工与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关注度与应用方式呈现出较大差异,年龄、学科背景、社会文化环境及个人习惯等都会对师生人工智能使用产生重要影响。他提出,尽管大量研究关注了人工智能+高等教育过程中的风险与规范问题,但回归教育主体的研究仍应得到重视,例如技术与社会及心理之间的作用机制等是未来深入研究的重要议题。


平行分论坛

本次论坛设4个分论坛,并开设博士生分论坛与青年学者论坛。

分论坛一由6165cc金沙总站副教授邵兴江主持,来自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17位报告人围绕论坛主题“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研讨。一方面,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宏观主题分析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不同层次、类型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路;另一方面,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大学生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等展开分析。

分论坛二由6165cc金沙总站“百人计划研究员”王发明主持,来自6165cc金沙总站、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17位报告人围绕论坛主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展开讨论。一方面,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机制以及影响因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的规律认识等宏观主题出发展开分享;另一方面,从人才创造性思维培养、自我调节能力发展等具体维度进行分享报告。

博士生论坛由6165cc金沙总站长聘副教授韩双淼主持,聚焦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两大主题,共有来自厦门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的15名博士生汇报了自己的研究。关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有8位博士生探讨了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样态、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模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生教育大众化水平、交叉学科组织制度建设路径等问题。关于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主题,有7位博士生探讨了人工智能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博士后工作幸福感提升、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学术社会化、发达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典型模式等问题。

青年学者论坛由6165cc金沙总站副教授王莉华主持,有来自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16位报告人围绕论坛主题“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国际经验”深入研讨。一方面,从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数字化、共同富裕等宏观主题分析高校人才培养、大学教师学术地位、高校科研评价、代际流动等研究领域;另一方面,聚焦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的课堂应用、现实问题、经验借鉴等方面展开分析。


大会总结

论坛闭幕式由6165cc金沙总站副院长孙元涛教授主持。

首先,Niyaz Gabdrakhmanov教授代表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6165cc金沙总站向6165cc金沙总站赠予感谢信,赞扬6165cc金沙总站为推动中俄教育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热切期待继续深入双方的知识交流与发展合作。


6165cc金沙总站院长阚阅教授以三组关键词对论坛作出总结。一是感谢与感恩。他首先对本次论坛指导单位、支持单位以及相关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与会代表在莅临指导本次论坛致以诚挚的谢意。二是守正与创新20246165cc金沙总站高等教育论坛秉持致力于打造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以及助力6165cc金沙总站高等教育拔尖筑峰的初心和宗旨。在首届论坛的基础上,本届论坛邀请了14位国际知名学者发布主旨报告,并设立了青年学者论坛和博士生论坛,不断扩大论坛的国际国内影响。三是责任与使命。本次论坛主题“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既是重要的政策话语和学术话语,也是独具特色的中国话语和具有世界意义的表达,高水平大学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支撑,高等教育研究是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理论源泉。我们应勇担重任促进高等教育的全球对话与学术交流,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


本次论坛由6165cc金沙总站主办,6165cc金沙总站承办,6165cc金沙总站社会科学研究院、6165cc金沙总站国际合作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协办,得到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与支持。



文丨陈志华、陈嘉诚、田云红、李思慧、刘子涵、李歆睿、

幸泰杞、韩冰玉、刘子涵

图丨廖屿、刘伟彪

统稿丨吴舒怡、陆彬蔚、夏琪、王发明、章褚昀

2024114


  • 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6165cc金沙总站紫金港校区文科组团6165cc金沙总站大楼
  • Tel  : +86 571 88273934
  • Fax : +86 571 88273187
  • Copyright © 2018 6165cc金沙总站(中国)有限公司-搜狗百科 版权所有 管理登录
    您是第1000位访问者